作为和苹果WWDC大会齐名的发布会,谷歌I/O开发者大会同样吸引着整个行业的目光和关注度,毕竟这基本决定了接下来一年中,安卓阵营的走向。同时虽说名义上是软件开发者大会,但谷歌每年几乎都会在I/O大会上,带来几款相关的硬件产品,来满足广大看不懂系统逻辑和发展的吃瓜群众好奇心。

而今年的谷歌I/O大会还破天荒的带来了三款硬件产品,分别是传闻已久的折叠屏手机和定位“次旗舰”的Pixel 7A,以及一台谷歌自家的平板电脑。三款产品可谓是各有特色,非常符合谷歌自家对于硬件产品的理解,只是这三款如果放到中国消费者面前,那估计就只能用“奇葩”两个字来形容了,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

Pixel Fold:一款真全面屏折叠手机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我们先来说这款万众期待的折叠屏产品,名为Pixel Fold,看到它的第一感觉就让人想到了OPPO的Find N系列,毕竟这两款都是优先照顾外屏的体验,所以整体设计比较“矮胖”。而外屏5.8英寸和内屏7.6英寸的尺寸,算是稍稍比Find N大一丢丢,但总体相比于大部分的折叠屏旗舰要轻巧便携。

同时,Pixel Fold并不是一台全面拉满的旗舰机,为了照顾整机的厚度,Pixel Fold后置采用了1/2英寸主摄+1/3英寸超广角+1/3.1英寸长焦三摄组合,三颗镜头都是妥妥的小底传感器,所以在拍照上,虽说有谷歌顶尖算法加持,但实际成像估计非常一般了。

同样奇葩的还有它的内屏设计,Pixel Fold的内屏并没有采用我们常见的打孔镜头设计,突出一个真全面屏体验,同时把内屏的镜头,放到了边框上,这也导致了Pixel Fold内屏的边框变得非常宽。如果这样的设计,放到国产手机上,那估计会被骂死,但或许这就是谷歌,总会整点不一样的活儿。

不管怎么说,Pixel Fold作为谷歌首款折叠屏手机,思路还是相当清晰,它就是一款设计简约,可以舒服单手握持,并且让用户体验到纯粹折叠屏乐趣的机型。

Pixel 7A:更加适合“扫码”用户

相比于万众期待的Pixel Fold,Pixel 7A这款产品,就比较平庸了,相比于它的“大哥”Pixel 7,其实Pixel 7A放国内就是一个Lite版本存在,天生是要少一些配置的。但和国内手机厂商选择阉割性能和手机用料不同的是,Pixel 7A拥有了可是正儿八经的金属边框加上IP67级防水,质感相当不错。

同时,Pixel 7A还使用了和Pixel 7同款的Tensor G2芯片,性能表现和大哥几乎是一模一样的。不过在其他方面Pixel 7A还是挨了“刀”,仅仅只采用了一块90Hz刷新率的OLED屏幕,并且这套后置6400万像素+1300万像素的双摄镜头,也就国产千元机的水平,甚至可能还不如某些用上大底传感器的国产千元机。

换句话说,谷歌推出次旗舰的思路,和国产厂商完全不同,拥有了非常出色的性能和做工,却给了不太行的拍照,这种事情放到国产厂商身上,也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。不过,感觉这台Pixel 7A还是蛮适合笔者这种,拥有专业微单相机的用户,毕竟笔者日常使用手机镜头,用得最多也就是扫码了。

Pixel Tablet:另辟蹊径,避免和iPad硬刚

最后登场的,就是谷歌自家的平板——Pixel Tablet,那么为什么说这款产品也比较奇葩呢?同样是产品思路,如果按照国产厂商的思路,那肯定就是直接堆性能和参数,虽说如今的安卓平板最高已经来到了骁龙8+芯片,性能是绝对够用的。但所有的安卓平板都有一个对手,那就是iPad,如果和iPad Pro比性能的话,那完全就是没有可比性了。

而Pixel Tablet搭载了一颗Tensor G2芯片,性能大概在骁龙888和骁龙8 Gen1之间,日常使用绝对是够的。但谷歌并没有重点去宣传这款产品拥有什么样的性能,反正也打不过iPad Pro,反之谷歌想的则是扩大使用环境,所以和Pixel Tablet一起推出的还有一个音响底座,把Pixel Tablet放上去,它就可以变成一个大号的高性能“智能音响”。

虽说拿Pixel Tablet当智能音响有点浪费,甚至还有点贵,但这确实是给整个行业提供了一个新思路,既然在软件性能和软件生态上都打不过iPad,那干脆就让安卓平板成为整个家庭的智能中枢,为自己的智能家具提供便利性。所以,与其给安卓平板安装上键盘和鼠标,去和iPad拼生产力,不如换个思路,或许才是一个更具有可行性的方案。

最后,谷歌的I/O大会可能对于国内用户来说,绝对是一个比苹果WWDC还要小众的发布会,毕竟Pixel系列的硬件产品,国内没有正品行货,需要自己海淘或者买水货,对于一般用户来说需要相当高的门槛。至于新的安卓14系统,国内大概率也很少有用户会使用原生安卓吧。

但不管怎么说,谷歌这次带来的干货还是很多,无论是这些“奇葩”的硬件,还是对于AI领域的发展,都给了整个业界带来了发展的新思路,现在就看国内的手机厂商们,为何把这些新的技术和新思路率先用到自家的产品上去了。